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嘉義市政府第961次市務會議紀錄

  • 上版日期:2020-03-30
時間

民國109年3月24日(星期二)上午10時30分

地點

本府6樓第2會議室

主席

市長 黃敏惠

出列席人員

(詳如簽到簿)

紀錄

蕭楣鞠

 

主席裁示事項:

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嘉義市為人口密集的都會城市,堅持至今零確診,十分不容易,感謝衛政、民政、警政及社政等第一線同仁勇於承擔壓力與辛勞。隨著疫情發展日趨嚴竣,社區傳染已無法避免,即使發現確診個案也毋需驚慌。防疫工作沒有人是局外人,請同仁跨局處合作,賡續超前部署,強化嘉義市防疫能量,戮力減災,下列事項請相關單位配合辦理:

(一)請行政處加強市府大樓人員進出管控,也請人事處明確周知,以及請局處長落實督促同仁,務必配合量測體溫後再進入辦公室。

(二)請建設處彙整中央各項「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相關振興辦法及紓困方案」,就業界關心之議題,摘錄重點並持續更新,藉由民間社團舉辦活動的機會周知各界瞭解。另外,也請加強民生物資整備工作。

(三)疫情造成業者資金壓力十分龐大,請相關局處儘速整合資源,提供具體可行的紓困方案,輔導業者申請並加速審核作業,以及研議擴大內需之可行性,協助業者度過難關。

(四)請密切注意疫情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妥適保障勞工權益,並研議推動多元就業方案的可行性。

(五)請秉持KANO永不放棄的精神,賡續整合各界資源提升防疫能量,並加強宣導「我為你嚴守內外野,請你乖乖在家守本壘」之觀念,籲請所有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之民眾務必安居在家,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六)疫情衝擊下,如何在加強防疫以及推展觀光旅遊,維持民生經濟正常運作間取得平衡,考驗著市府團隊的智慧。因此除籲請民眾落實執行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做好環境清潔消毒,營造安全的公共空間外,也應鼓勵健康的民眾在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人群間保持安全距離,拱手不握手的前提下,多至戶外活動。

(七)各局處如有進行疫情相關調查,請以專業判斷資料之重要性,必要時要精準如實向上陳報,俾益決策參考。

(八)此次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中,66%屬輕症,28%會導致輕度肺炎,6%會演變為嚴重肺炎,且多數為高齡長輩。因長者或慢性病患者的免疫力較差,需多加提醒並高度保護,年輕人雖多輕症,卻也容易輕忽,因此本府決議安養機構需限制探視。請局處推動與民眾相關之防疫措施,除周知要做什麼外,更要加強論述其原因,讓第一線人員以及民眾瞭解政策推行之意義,同時賦予必要的責任,才能順利執行。另外,影響民眾權益事項要注意措辭用語,以避免民眾反彈。

(九)請各局處盤點過往辦理各項活動合適之宣導品或出版品,主動提供衛生局運用,俾益充實防疫包之內容,紓解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民眾之壓力。

(十)旅宿業是嘉義市品牌代表之一,請觀光新聞處敦促業者加強環境消毒,提供遊客安心舒適的旅宿環境。

(十一)清明連假,市場、夜市人潮相對較多,各項防疫措施應超前部署,並加強宣導周知民眾配合,讓民眾安心過節。

二、環保局甫會同環保署專案稽查嘉義縣市交界處之畜牧場,釐清臭味來自嘉義縣境畜牧場,並對於違規業者已裁罰要求改善。惟民眾仍反映有臭味,請環保局妥適處理,也請智慧科技處於臉書等網路社群媒體加強論述。另外,各局處面對網路社群媒體的負面批評,應迅速、精準且有溫度的及時回應。

三、公部門受理民眾申請案件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資訊不能一次到位說清楚,造成申請人來回奔波補件,質疑政府的行政效能。請各業管單位做好內部控管並跨局處整合,依法主動導引協助業者解決問題,請相關主責單位將各項民間投資開發案造冊列管。另有關工程計畫執行情形請智慧科技處加強外部控管,做好把關,提醒主辦單位確實掌握進度儘速辦理,營造友善投資環境,俾益吸引企業踴躍投資嘉義市。

四、請局處長保持敏感度,對外接獲任何與市政相關之訊息,應立即反映並提出具體建議;必要時可於市務會議提出研議之因應策略,俾益進一步討論,讓政策更加完善。對內請確實掌握所轄管業務資訊,審慎判斷同仁提報訊息的正確性。

五、市務會議各局處工作報告除書面呈現外,如有重要事項,也請局處長口頭報告說明,各項重要決議也要確實轉知同仁瞭解。

六、3月28日雖為週六假日,仍請本府各單位及所屬機關響應2020年地球關燈1小時活動,尤其要叮囑府外轄管單位,當日晚上8時30分至9時30分確實配合關閉不必要之燈光,引領民眾減碳愛地球。

七、纜線及孔蓋下地政策有助於城市天際線的美觀,尤其孔蓋造成許多交通事故,將其下地有助維護民眾行的安全。請工務處藉由影像紀錄下地前後之對照,也請智慧科技處、觀光新聞處加強論述宣導,擇期安排公共工程督導,彰顯工程的意義與價值,讓民眾瞭解進而願意共體時艱,全力支持。

八、「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雖尚未完成修法程序,惟請都市發展處提前彙整相關資訊周知民眾瞭解,鼓勵民眾把握機會善加利用。

九、業務愈是用心推動,愈能激發更多想法,才能有創新作為提升行政效能,造福民眾。請局處長擇優推派主動積極、具學習力及行動力的同仁,培養成為單位內推動地方創生及設計導入施政之人才,並發揮酵母功能,帶動組織文化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