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鄭氏、清領時期 在外來勢力還未來臺之前,嘉義市最早為平埔族諸羅山社(Tirosen)活動的區域,因此嘉義古名「諸羅山」的緣由即為荷蘭人將此社「番語」音譯為「Tirosen」,漢人再書寫為「諸羅山」。 1621年,閩漳人顏思齊率民自笨港登陸,逐步拓墾雲嘉地區。1624年,荷蘭人占據臺...
嘉義市是阿里山的入口門戶,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日治時期,嘉義因阿里山林業的蓬勃發展而快速繁榮,為了開發阿里山森林珍貴的木材,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營林所在嘉義市北門地區設置了包含阿里山森林鐵路、北門驛、動力室、製材所、修理工廠、貯木池…等林業相關設施,使嘉義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木材集散地。...
目前臺灣用來紀念二二八事件的紀念碑或紀念公園有數十座之多,其中興建年代最早的二二八紀念碑座落於嘉義市彌陀路和忠義橋分叉的三角地帶(民國106年遷移至東區228紀念公園)。本紀念碑為一白色三角錐形的紀念碑,於民國78年(1989)8月19日落成,是臺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也是全球首座二二八紀念碑。 ...
射日塔位於嘉義公園東郊的高地上,其所在的位子原本是日治時期嘉義神社的本殿,二次世界大戰後則改為忠烈祠。民國83年(1994)忠烈祠被大火燒毀後,直到民國88年(1999)在原址改建為射日塔。 來到射日塔入口處,兩旁有一對象徵守護神的臺灣雲豹,塔的外型設計靈感取自阿里山神木,其褐色鋁條般的塔身結...
英雄戰場論輸贏,嘉農精神要傳承! KANO是開啟臺灣棒球運動的重要之鑰。 「嘉義農林學校」創立於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4月,是當時臺灣在日本殖民體制下,培養農業人才的搖籃。到了昭和3年(1928)設立野球部,起先是由代數老師安藤帶領,後邀請甲子園名校「松山商校」野球教練近藤兵太郎訓...
「檜意森活村」原為林務局日式官舍群,位在嘉義市共和路及北門街一帶,佔地約四公頃,已有近百年歷史。嘉義林區管理處為將歷史建築活化,將此規劃為「檜意森活村」,對區內28棟木造日式房舍進行修復,自2014年開始營運。 檜意森活村的規劃是在既有的建築物基礎下,重新翻修,拆除原本分隔各棟建築的圍牆,...
位於蘭井街與忠孝路交會處附近的紅毛井是嘉義市內年代最久遠的歷史遺跡,為荷蘭人據臺時期(1624-1662)所鑿建,約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因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仔」,遂將這口井稱為「紅毛井」,而蘭井街更因這口井而得名。 自1635年起,荷蘭殖民當局對外貿易開始穩定,逐步招撫臺灣的原住民。1636年...
交趾陶是用於臺灣傳統建築一個不可或缺的裝飾,源自於唐三彩,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多裝飾在廟宇高處,常見於牆堵、大脊、博脊、規帶、山牆鵝頭、鳥踏、墀頭、照壁等處。 原本是由中國南方傳入臺灣的一種特殊製陶技術,早期並非叫「交趾陶」,在日本稱之為「嘉義燒」,臺灣老師傅則稱為「南燙」,後來民...
東市場是住在山裡面的農民們,把山上蔬果運下山後第一個市集,故又別稱「草市」。清領時期,諸羅城內縣衙府的官員、家眷,還有到城隍廟拜拜的香客,聚集了大量人潮,慢慢形成一個臨時市集。 日治時期重新整頓東市場,於大正3年(西元1914年)正式啟用營業,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建築採用大量檜木材料且挑高,歷經多...
陳澄波(1895-1947)出生於嘉義,父親陳若愚是清領時期的舉人,由於母親去世較早,因此陳澄波從小是由祖母帶大。陳澄波曾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昭和元年(1926)創作大幅油畫《嘉義街外》,入選日本第七回帝國美術展覽會,是台灣西畫家入選的第一人,此後又連續入選多次。昭和8年(1933)返回臺灣,隨後...
嘉義市的「崇陽古道」隱匿於南門圓環邊,緊鄰文昌街,長100多公尺的和平路161巷,曾是清領時期中埔鄉49庄居民與諸羅城南門(崇陽門)的唯一聯繫要道;日治時期,更成為嘉義產業歷史的重要巷道。後來隨著城市開發,住宅興建,使原本寬敞的道路變窄,舊景風貌幾乎凋落殆盡。 近年來,當地光復社區的志工們,以...
蘭潭又名南潭,佔地面積約70公頃,位於嘉義市東北郊區的山仔頂,鄰近嘉義大學及仁義潭,相傳為300多年前荷蘭人所鑿之埤,故稱「蘭潭」,又稱「紅毛埤」。到了日治時代,日本人又築壩把蘭潭作為自來水廠的儲水池,直到現在蘭潭依然是嘉義自來水廠的蓄水庫,提供嘉義市的飲水灌溉。蘭潭潭水清澈見底,四面岡陵起伏,山光...
「行嘉吊橋」是為了方便學童、居民的通學往來,興建連接興安里、興村里的吊橋,由嘉義何明德行善團興建,其興建款及人力完全由該團獨自完成。橋於2006年11月26日動工,2007年9月23日完工,總計歷時10個月,全長297公尺、高33.2公尺、寬1.65公尺,是座雙跨三墩的吊橋。 行嘉吊橋擁有一個...
城隍又稱城隍爺,象徵地方之守護神,城隍廟是嘉義市民的信仰中心,自古即與民眾息息相連,香火鼎盛。嘉義城隍廟於康熙54年(1715)由諸羅知縣周鍾瑄發起捐俸創建,歷代經多次重建,現今的城隍廟係於昭和15年(1940)重建竣工,於2015年升格為國定古蹟。 光緒元年(1875),皇帝敕封嘉義城隍神封...
當大家一聽到「監獄」兩個字時,態度不由得變了嚴肅起來,甚至避之唯恐不及;但在嘉義市的舊監獄卻已改變世人對於監獄的刻版印象,如今不僅是國定古蹟,更規劃成獄政博物館開放讓民眾參觀。 嘉義舊監獄建立於大正8年(1919),位於嘉義市東方,當時的臺斗坑209番地(嘉義舊監獄現址),基地上主要的監舍多由...
嘉義市林森里內安雲霄社區,舊稱「雲霄厝」。清治時期,此地是古諸羅建城時進出北城門和東城門的通道,因此梅山、竹崎、民雄等地的民眾來往諸羅城都必須經過雲霄厝,造就此地人潮繁華,盛極一時。為緬懷當年榮景,從安和街197巷,經和平路,穿梭至共和路165巷,總長450公尺,皆鋪上石板,取名「雲霄古道」,隱含惜...
北門驛最早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車站,興建於明治43年(1910),車站建築全部以阿里山特有紅檜建材,是其特色。在未銜接縱貫鐵路嘉義車站之前,本站是阿里山森林鐵路蒸汽小火車的起點,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散地,阿里山鐵路沿線的民生物資都由此運上山,地位相當重要。 阿里山砍伐的原木運抵達...
據傳九華山地藏庵的地藏王菩薩最早的金身是明末時期,由善士自唐山安徽九華山輾轉隨鄭國姓護持來臺,並於康熙36年(1697)恭奉於現址;現今廟宇主體建築乃民國60年(1971),重新改建的七層蓮花寶殿。 九華山地藏庵位於民權路上,七層蓮花寶殿的廟宇建築矗立在市區顯得分外高聳;走近地藏庵一看,蓮花寶...
位於嘉義市東市場街區,有座「嘉義第一古廟」美譽的雙忠廟值得您到此參訪。號稱第一是因為它是嘉義市最早建造的漢人廟宇,建築格局雖然不大,卻非常具有歷史味道。關於雙忠廟的記載,最先見於康熙56年(1717)所修的《諸羅縣志》:「睢陽廟在署縣之左。祀堂張中丞巡。其祀之入台,未知所由來。康熙二十八年耆民募建;...
「月影潭心」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家王文志先生創作,位於蘭潭風景區,2012年正式啟用。「蘭潭泛月」美景為「月影」,藍色地磚組成湖心波紋般的「潭心」,與「談心」有諧音之趣,充分傳達蘭潭「月、水、遊潭」的地景意象。 擅長以竹、木、藤等素材為創作題材的王文志此次改採鋁片編織,結合嘉義市的文化與觀光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