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裁示事項:
一、恭喜11位榮獲特優肯定的里長們,感恩大家對市政的協助,尤其從防疫工作、疫苗接種到振興經濟措施的推展,因為有里長、兩區公所與民政處緊密合作,嘉義市創下許多傲人的成績。也感謝衛生局及消防局同仁的用心,在中央業務考評中大放異彩,囊括諸多獎項,請賡續努力精進,再創佳績。今天轉呈的10餘項獎座請觀光新聞處協助拍攝記錄,也請各局處辦理各項頒獎活動,在獎盃、獎牌的設計多些巧思,兼具美感及實用性。
二、根據2020年統計,台灣2,356萬人口中,有69.45%的人口集中在6個直轄市,磁吸效應與人口外流是非六都縣市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唯有找出地方產業發展的文化特色才是生存之道。六都與非六都在資源上本就有所差異,嘉義市近幾年積極推動地方創生,尋找定位,發展老屋特色。109年「老屋卸妝計畫」完成8棟建築立面修繕,不僅美化外觀,也活化內部空間;110年賡續推動7案,其中光華路「德山醫院」在修繕後由桃城豆花二代承租經營,業者表示「觀光客真的越來越多,以前都跟朋友說來嘉義可以去阿里山,現在都說可以去哪裡喝咖啡、酒吧,看看老房子」。城市的特色不斷被突顯出來,年輕人看到機會,自然就有著力點,願意回嘉、移嘉、留在嘉。2020年是嘉義市地方創生元年,近期接連幾個活動,我們看見許多有潛力、有能量的青年回流。從「東市有青」到「東青無眠24點鐘.市集」,7位年輕人為百年東市場帶來新的刺激,成員何柏儒分享「回嘉義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但或許因為這樣才有更多可能可以發生」。嘉義市資源有限,感謝市府團隊共同努力推動青年政策,包括社會處、建設處、智慧科技處、教育處、文化局都有案子持續在進行,以多元路徑尋求資源,輔助青年歸鄉創業,青年願意返鄉,嘉義市的未來就更有希望。請同仁賡續建構平台,協助年輕人彼此合作、凝聚創生的能量擾動地方,讓地方資源能發展出產值,帶動產業發展。
三、建築物的公共安全維護及消防安檢需要民眾共同配合,落實自主管理,請工務處及消防局加強宣導,教育民眾應注意之重點,確保生命財產之安全。
四、市區鐵路高架化工程雖由中央主導,但衍生之考古議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請文化局、交通處及教育處要以更嚴謹的態度審慎對待,聘請專家學者協助做好文資保存,珍惜古物因工程而出土的緣份。
五、地方創生提案雖由國家發展委員會統籌,但爭取的是中央各部會的資源,感謝智慧科技處的用心與各局處的支持,藉由跨領域的創生酵母的連結,整合政府與民間的能量。預算到位就是挑戰的開始,期勉同仁落實推動,達成預期的目標。另外,環保局訂於110年11 月13日假後驛社區辦理「好嘉設計中-社區營造成果展暨地方創生交流座談會」,請各局處踴躍派適當同仁參與觀摩。
六、議員質詢指出「環市自行車道」遭棄置廢棄物或違規占用亂象,請觀光新聞處、區公所及警察局加強勸導、取締,展現行政效能,儘速完成改善。
七、如同本府當年正視高齡議題,積極推動高齡友善城市預為部署,高齡化社會問題隨即不斷湧現,即使已提前布局,仍感到有不足之處。面對大自然的反撲與疫情的肆虐,永續發展相關指標之推動已刻不容緩,環保局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研訂12項嘉義市永續發展指標,以及39項符合嘉義市在地需求之目標指標,請各局處推動各項計畫務必緊密扣合。
八、嘉義市購物節「滿千送百」及「嘉倍券」請建設處加強宣傳,讓民眾清楚活動相關規則。
九、時序已進入11月,人事處推動性別平等業務輔導獎勵評審事項仍有許多未達標之處,請加強與相關局處溝通,儘早完成。局處長出席各項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請及早做好準備,並完整說明工作內容與成果。
十、屢獲建築界大獎肯定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再獲「台灣建築獎」首獎殊榮,令人回想起市立美術館於101年選址時,歷經多次會議,邀請許多專家學者、在地藝術界前輩共同研商,終於選定市定古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原建物改建。木構造或具特色之建築對城市的發展極具意義,感謝黃明威及王銘顯兩位建築師的協助,對的事找到對的人,營造極具特色的地方美術館,加上專業的策展,以美學帶動大量的觀光人潮。
十一、本府6樓第2會議室已全面提升電腦化設備,各局處召開各項會議請務必落實會議無紙化,以實際行動支持環保,也請行政處提醒登記會議室之單位配合辦理。
十二、議會即將進行市政總質詢,提醒各單位提供議員之參考資料,同時提送市長室參考,俾利議員質詢時可以第一時間清楚說明。市府團隊為一體,議員質詢議題如局處長瞭解相關細節,請主動請求發言完整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