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裁示事項:
一、感謝同仁的用心規劃與努力,「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演習」囊括「兵棋推演」及「綜合實作」特優肯定,十分不易。另外,榮獲「2021台灣建築獎」首獎的市立美術館也成為嘉義市觀光新亮點,設計展期間夜間即便已閉館,仍有許多遊憩人潮,感謝市府團隊全體動起來,點滴累積城市品牌的榮耀,讓嘉義市備受矚目。各局處年度所獲中央獎項也請同仁詳加記錄其價值與意義,讓經驗與佳績傳承。
二、《經濟日報》近日報導〈碳交易推廣 電動機車先行〉,「碳排放」未來將影響產業界及消費者,尤其產業端的改變,影響消費者的習慣,嘉義市要跟上世界潮流,呼籲產業界及消費者重視,及早整備因應,以避免措手不及而受到傷害。交通處建構的低底盤電動公車及公共自行車租賃等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備受肯定,政策的推動應有相關的配套措施,請環保局全面性思考,串連各局處提出重點政策,積極推動。
三、「2021台灣設計展」吸引全國各地民眾前來嘉義市,總參訪人次達218萬3,085人次,深獲各界好評,感謝所有市民全城響應,能量齊發;也感謝前副總統蕭萬長、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等中央單位,以及包括臺東縣長饒慶齡、雲林縣長張麗善、臺南市長黃偉哲、臺中市長盧秀燕、彰化縣長王惠美等縣市首長率團參觀指導;還有全國設計界的菁英、各大社團、市政顧問、里長們的共襄盛舉。隨著貴賓的參訪,在媒體報導及社群網路的分享下,嘉義市各項市政建設成果不斷被打亮,躍上全國舞台,備受矚目。感謝同仁在縣市參訪過程中熱情接待,與參訪團體互動交流,溝通理念。設計展打開嘉義市平常看不見的地方,促進不同族群與世代的對話,拓展眾人的視野,意義非凡。請文化局務必詳實記錄此次活動相關籌備過程、展覽內容及各方的迴響與反饋,並儘速召開檢討會議,裨益累積經驗,精進傳承。
四、3年來,隨著市立美術館落成啟用、舊監宿舍群整建實驗木場完工、嘉義公園旅客服務中心動土,打造「文化新絲路」的政見正逐步實現。感謝台灣設計研究院、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與臺灣經濟研究院協助本府串聯包括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嘉義製材所、檜意森活村、嘉義舊監獄等「文化新絲路」上幾個中央轄管場域,借力使力將嘉義市的藝文、產業、餐飲、宮廟、教育、觀光、創生等能量一起呈現出來,讓全台灣都看到嘉義市的競爭力。嘉義市沒有大型工業區、科技園區,但嘉義市在台灣城市競爭的發展角色,是生活之都、藝術之都、人文之都,我們發展文化觀光、人文教育優先,打造「雲嘉南觀光休閒消費中心」、「台灣西部走廊新都心」的目標是正確的,方向對,路就不遠了!設計展已圓滿落幕,但這不是終點,而是城市發展下一個階段的起點,請同仁賡續透過不斷的對話,秉持設計的思維更加優化施政、扎根教育,培育人才,為嘉義市的未來奠定厚實的基礎。
五、請各局處Line群組管理人再次檢視轄管群組成員名單,掌握人員異動即時更新,維護群組成員之正確性。
六、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變異株Omicron已出現2例本土個案,市府團隊務必嚴加戒備,各局處轄管場地及校園請落實環境清消工作。另外,歲末尾牙及新春餐敘機會增多,請衛生局籲請餐廳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並預為提醒各局處聚餐相關應注意事項,以杜絕群聚傳染。同時也請局處長提醒所屬同仁,餐敘如有飲酒,切勿酒後駕車。
七、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訂於111年1月7日,辦理「嘉義市火化場聯外道路拓寬及新闢第三期工程」計畫之現地會勘及初審會議,請工務處秉持專業協助民政處妥適辦理,積極爭取經費補助。
八、「福抱嘉義 來嘉廟妙妙」文創成果展之入口意象燈籠,請建設處妥善循環再利用,懸掛布置務必注意景觀美感。成果展後續移師崇文國小,適可讓更多國中小學生認識寺廟文化;尤其文化局長期以來努力導引民間陣頭文化朝正向發展,藉此機會教育,消弭負面之刻板印象。
九、「愛嘉義APP」配合設計展規劃的版面設計深獲各界好評,隨著設計展落幕,後續版面調整請智慧科技處賡續精進。
十、自109年啟動地方創生元年,到110年「台灣設計展」開創嘉義市設計元年,嘉義市不斷轉型提升。都市發展處、工務處、建設處、交通處、觀光新聞處等爭取前瞻基礎建設經費推動各項工程將影響城市景觀,尤其經過設計展的洗禮,所有人的眼界也隨之提升,城市景觀的營造要更加精進。請智慧科技處協助盤點整合,各局處推動過程中遇到問題 也要隨時提出,裨益集思廣益,克服困難。
十一、新年伊始,主計處提醒之提升預算執行率及施政效能等相關注意事項,請各局處務必配合辦理;尤其諸如道路養護等年度例行應辦理之工程請儘速展開作業,勿延宕至年底,以避免外界不必要之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