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嘉義市政府第1065次市務會議紀錄

  • 上版日期:2022-04-19
時間

民國111年4月12日(星期二)上午9時

地點

本府6樓第2會議室

主席

市長 黃敏惠

出列席人員

(詳如簽到簿)

紀錄

蕭楣鞠

主席裁示事項:

一、1999便民服務專線協助各局處24小時為民眾解決市政疑惑,分攤同仁業務負擔,請各局處務必重視善用,主動提供完整的資料供話務人員運用;話務人員如發現有不足之處,也請聯繫業務單位,彼此密切合作,更精準地回應民眾的需求。各項市政業務在事前規劃及執行後,還要不斷檢討推動成效,1999便民服務專線有助於瞭解民意,也請智慧科技處更加強化話務中心營運統計數據之分析,俾利各局處據以研析業務推動問題,提升行政效能。

 

二、世賢路的桃花心木綠蔭廊道是嘉義市最具代表性的行道樹美景,工務處闢設道路及都市發展處擘劃城市景觀時皆應借鏡,形塑美感與功能兼具之整體性城市景觀,提供市民優質的生活環境。玉山國中主辦今年度閱讀表揚活動,融入世賢路為活動場景,並善用桃花心木落葉舖設地毯,環保體現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大塊假我以文章」的浪漫氛圍,極具巧思,活動中孩子們也展現了嘉義市推動閱讀的軟實力。教育的道路應該開闊,請教育處持續引領學校與在地連結,融入新的教學更加多元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所長。嘉義市雖未如鄰近縣市有產業園區建設,但是長期深耕教育,秉持人文第一、科技相佐、精緻創新、國際視野的教育綱領,校校各具特色。教育、文化、生活產業正是磁吸園區人才移居的契機,也請都市發展處加強論述。

 

三、感謝消防局勇於任事,積極設法取得「第二分隊廳舍重建工程」用地,並成功爭取相關經費。面對工料雙漲不利招標困境,藉由減項發包策略突破,讓工程於111年4月10日順利動工,出席與會的消防署蕭煥章署長也給予高度的肯定。請消防局密切關注工程品質及進度,賡續努力設法完成減項發包之工程項目,裨益提升救災效能。工程預計兩年內完工,也請警察局與消防局預為做好未來辦公空間之規劃,提供警消同仁更優質的辦公環境。

 

四、湖子內地區歷年來已累積核發1,633件建造執照計3,066戶,今年度則核發81件執照計97戶,從數據足見區域未來之發展,下列事項請相關單位配合辦理:

(一)請都市發展處多加彙整並研析城市發展之相關數據,以提供各局處作為市政推動及論述之參考。

(二)新興區域之環境景觀有賴居民共同維護,請都市發展處鼓勵民眾配合,提升整體生活環境品質。

(三)因應區域快速發展,相關公共設施、交通建設及防救災能量都應預為整備妥善,請建設處儘速辦理區內公園綠地之開闢,並做好與工務處、環保局等相關工程介面之整合;同時也要從整體景觀及防洪規劃之高度,全面加強論述,讓民眾有感。

(四)面對極端氣候,區域排水及防洪相關建設只能採更高標準規劃,請工務處統籌辦理;並請都市發展處敦請開發業者共同做好防洪設施,讓移居民眾都能安居樂業。

 

五、城市的發展應著眼於未來,超前規劃,同時要關注鄰近縣市之發展。請都市發展處密切關注嘉義縣中埔公館農場產業園區之開發進度,俾利預為因應。另外,新竹的輕軌計畫已納入前瞻軌道建設補助,綜觀高鐵從台北到嘉義沿線車站,唯獨嘉義站無軌道銜接,應持續爭取軌道整體路網之推動。而配合鐵路高架化工程,嘉義市西北區域是否用交通建設帶動整體未來發展,也請都市發展處偕同相關單位積極研商推動。

 

六、猶記興業東、西路於109年12月25日接連發生嚴重的行人A1交通事故,後續工務處聯合警察局、環保局執行人行道淨空作業時,雖有民怨,但在積極溝通下,也獲得商家的認同。工務處推動興業東路「提升道路品質計畫2.0」時,請做好規劃並加強與民眾溝通,導引行人及行車都能注意用路安全,以避免憾事一再發生。也請東區公所協助宣導,與工務處保持密切聯繫,隨時反映民意。

 

七、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於111年4月11日落成啟用,並重新鋪設園區聯外道路,令在地居民十分欣喜,後續請呼籲民眾勿隨意違停造成不便或放生動物破壞生態,做好源頭管理。

 

八、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但12歲以下孩童均未接種疫苗,令人耽憂。學期中學校仍有許多活動需進行,尤其校慶、園遊會有較多校外人士進出,請教育處注意,籲請各校儘可能減少辦理,必要之活動則要做好相關防疫措施,尤其嚴禁脫下口罩,提醒學生不可邊走邊吃東西。並藉此機會教育,讓孩子也時時提醒家人,共同注意防疫。

 

九、請局處長平時要與議員維持良好的互動,俾利精準掌握訊息,獲知議員關注的議題,要彼此幫襯;也請秘書長協助提醒,持續維繫融洽的府會關係。

 

十、嘉義市寸土寸金,農耕土地面積僅1,298公頃,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為643公頃,約占5成。在農業耕作辛苦、收入有限,又面臨極端氣候威脅下,如何提升農業收入,吸引青農返鄉,是市府團隊的一大挑戰。「幸福嘉義米」由吳永培博士育種、農民耕種,大家一起來推動。建設處在「農業嘉義隊」未來發展論述上,應更加彰顯其價值與意義。期勉嘉義市的農業發展,在結合嘉義大學的人才與技術下,未來朝向更智慧化、科技化,大幅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十一、保建街至忠孝二街箱涵新建工程即將竣工,此工程對當地交通及環境帶來不小衝擊,施作十分不易。汛期將至,請工務處密切關注工程發揮之防洪效益,適時論述周知各界瞭解。

 

十二、交通部鐵道局應市區鐵路高架化工程需求,擬調增本府分攤經費高達9億餘元,當中尚且不包括本府訴求該局應將4處橫交地下道之填平工程納入計畫一併執行之經費。相較對其他縣市軌道建設經費之挹助,中央至今仍不願兌現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地方零負擔之承諾,感謝市府同仁團結一心,對的事就該堅持不懈,請大家賡續努力,力保嘉義市不被邊緣化。

 

十三、文化局推動舊屋力,場域的活化更是重要的一環,需有具體的行動。以同樣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金門為例,全台灣有33位進士,金門則多達50位。金門擁有眾多傳統古建築,縣府挹注經費修繕,公私協力予以活化。例如,「金湖鎮塔后22號傳統建築物修復工程」就以向屋主取得30年的使用權利,由縣府全權負責修繕作業之方式,推動傳統建築活化再利用,民宿則是活化發展的方向之一,足勘借鏡。本屆「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參展人吳柏泓在「當老屋不再老」紀錄片中,闡述其移居嘉義市,本以為浪漫的在東市場買下一間老屋,但在意識到老屋頹圮的屋況後,回歸現實,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逐步完成老屋修繕,更邀集攤商一同攝影記錄東市場,強化老屋與在地的連結。因此,除推動「舊屋力」、輔導民宿發展外,市府團隊應進一步思考如何公私協力共同提升舊城區之城市景觀,並串連包括社區營造、景觀工程、產業發展、文化藝術、地方創生等跨局處之資源,讓嘉義市的觀光資源更加豐富多元。

 

十四、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連續3天破400例,居家隔離人數也急速上升,到上週六為止居隔人數逾3.2萬人,3天增加1.7萬人,創今年新高。地方與中央已有共識,將啟動輕症居家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草案,請衛生局注意,務必落實規範與提醒民眾遵循。輕症居家照護治療對警政、民政與公衛系統皆是考驗,如何送藥到家、垃圾處理等都需事先推演規劃。新北市政府已於111年4月11日試運行在宅照護流程、送藥機制,以及包括推出在宅照護10項生活關懷等。嘉義市是全國人口密度第2高的城市,面對疫情更不能輕忽。配合中央在家照護管理指引,我們要預做推演,跨局處合作,尤其衛生局、民政處、教育處、社會處、建設處、環保局、消防局、警察局、區公所等,務必掌控每個細節,將疫情損害減到最低。再次呼籲大家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口罩戴好戴滿、「拱手、不握手、勤洗手」三手策略,並且配合中央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用最嚴謹的態度,阻斷每個傳播的可能。